中澳钢铁脱碳联盟启幕:绿色铁矿贸易与技术合作重塑行业生态
中澳钢铁脱碳联盟启幕:绿色铁矿贸易与技术合作重塑行业生态
中澳钢铁脱碳联盟启幕:绿色铁矿贸易与技术合作重塑行业生态
9月24日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谈,正在悄然改写全球钢铁低碳转型的规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首席经济学家伍大为(David Woods)的双手紧握,标志着中澳两国从传统矿石贸易向"绿色技术共同体"的战略升级。这场持续3小时的深度磋商,不仅关乎每年10亿吨铁矿石的流动方向,更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绿色钢铁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钢铁业需要的不再只是高品位铁矿,而是贯穿开采、运输全过程的低碳足迹。"姜维在会谈中的表态,首次将碳排放强度纳入铁矿石采购的核心指标。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的11.3亿吨铁矿石中,63%来自澳大利亚。但现有澳洲铁矿的平均碳排放强度达16.8吨CO₂/千吨矿,比巴西矿高出22%。
行业影响深度拆解:
会谈中双方技术团队耗时90分钟专项讨论氢基直接还原铁(DRI)联合研发计划。目前中国长流程炼钢占比高达90%,平均吨钢碳排放达2.1吨,而氢冶金工艺可将该数字压缩至0.4吨以下。但核心瓶颈在于:
突破性合作路径曝光:
当铁矿成本叠加碳成本的时代来临,行业利润空间面临重塑。模型测算显示,若2030年欧盟碳关税(CBAM)全面实施,中国出口钢材每吨将增加58美元成本。而此次中澳合作带来的变革,要求钢企立即行动:
生存指南:
欧盟凭借CBAM碳关税体系抢占规则制定先机,而此次会谈建立了"中澳钢铁脱碳政策对话"机制,实为东方阵营的强势反击。该机制包含三大核心武器:
1. 碳足迹核算互认:采用统一的GHG Protocol标准 。
2. 绿色信用证体系:通过区块链验证的低碳铁矿交易凭证 。
3. 技术转化基金:首期20亿美元资助氢冶金产业化 。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资源定价权争夺。力拓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在闭门会上透露,计划对低碳铁矿实施"绿色升水"定价(溢价8-12%),这将颠覆延续四十多年的普氏指数定价模式。中国作为最大买家,正联手巴西淡水河谷制衡澳洲定价权,形成"绿色资源三角博弈"格局。
当姜维与伍大为在协议备忘录上落笔签字时,全球钢铁业的竞赛已进入新赛道。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条款修订,而是一次覆盖技术标准、资源认证、成本结构的全产业链重构。那些仍执着于高炉增产的钢企,或将如未改造的澳洲矿山般被淘汰;而抢先布局氢冶金、构建低碳供应链的企业,正赢得定义下一个钢铁时代的入场券。
信息参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冶金报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