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滑42.6%至662.9亿元,行业陷入"量增利减"困境。2025年9月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的目标,通过"目标—机制—保障"三层架构推动转型。政策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80%以上产能超低排放改造、能效标杆水平产能占比达3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80%,且每1%增长需建立在2%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和3%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提升基础上,凸显"增长必须绿色"导向。实施层面,通过《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建立分级管理体系,2026年底前未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产能将面临退出;需求端重点提升钢结构应用占比(2024年仅12%,较发达国家低28个百分点),同步推进高端产品供给。针对行业绿色信贷占比不足1%的现状,政策构建"金融+碳市场"双轮机制:扩大绿色债券应用,2025年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2027年后逐步收紧配额。时间节点上,2025年底完成产能改造与数控化率目标,2026年底启动未达标产能退出,2027年实现碳配额收紧与绿色信贷占比5%的目标。
AI与冶金机理的深度融合推动钢铁生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高炉环节,中国宝武智能控制系统将炉温预测命中率提升至95%,硅含量预测准确率达92%,燃料消耗显著降低;炼钢环节,鞍钢5G智慧一键炼钢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单炉冶炼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30分钟,效率提升33%,相当于每天多炼近千吨钢水。质量管控领域,中国宝武热连轧智能系统构建"宽度质量缺陷知识图谱",将质量事故分析时效提升60倍(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产品宽度良品率提升3%。运营管理方面,首钢顺义冷轧厂智能排程系统实现100%全自动排程,机组分配准确率超99.2%,成材率提升0.3个百分点,按年产千万吨规模计算年减少3万吨钢材浪费;南京钢铁炼焦配煤模型将方案生成时间从2天压缩至2分钟,吨焦成本降低5-10元,年节约成本超750万元。这些技术应用带来显著效益:单炉冶炼时间缩短33%,缺陷检测速度提升60倍,宽度良品率提高3%,年节约成本最高达750万元。
中国宝武通过"大模型+工艺机理"融合构建全流程智能决策闭环,热连轧工序智能体将质量事故分析时效提升60倍,产品宽度良品率提升3%;高炉控制优化系统实现炉温预测命中率95%,燃料消耗持续降低。南京钢铁依托20年配煤数据构建智能模型,方案生成时间从2天压缩至2分钟,吨焦成本降低5-10元,年节约成本超750万元;延伸至智慧炼铁领域后,通过智能配矿模型实现高炉零悬料纪录,年降成本超亿元。鞍钢打造全球首个4.9GHz频段5G智慧炼钢场景,通过低时延(<20ms)网络保障实时控制指令传输,单炉冶炼时间缩短25%,年产能提升80万吨。三类企业分别验证了全流程优化、知识图谱赋能、5G+AI协同的转型价值,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供需结构深度调整,"建筑用钢萎缩、工业用钢升级"特征明显,供给端"高炉-转炉"长流程占比仍达90%,碳排放强度是短流程的5倍,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压力集中在三方面:绿色信贷占比不足1%的资金约束、2025年底前80%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压力(吨钢改造成本约474元)、15%产能能效未达基准水平的数字化短板。政策机遇方面,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版)》引导低碳转型,碳市场2027年配额收紧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27年行业智能化率将达80%,"智能+绿色"融合成为破局关键。随着AI算法与冶金机理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技术覆盖全产业链,钢铁行业将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转型,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的系统性突破。
信息参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新华网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