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炼产能紧急刹车!政策严控促行业洗牌
铜冶炼产能紧急刹车!政策严控促行业洗牌
铜精矿加工费(TC/RC)的断崖式下跌,正在撕开中国铜冶炼行业的残酷真相。2025年长协加工费锁定在21.25美元/吨,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若按当前铜价折算,冶炼企业每吨精炼铜的加工收益不足1000元,较三年前缩水超60%。"现在每生产一吨铜,利润只够买两部低端手机。"某大型冶炼厂负责人直言。
更严峻的是产能洪流仍在涌入。截至2024年底,中国精炼铜冶炼产能已突破1450万吨,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仅1400万吨左右。据行业协会测算,到2027年产能将逼近1700万吨,若按90%开工率满负荷生产,过剩量足够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面对行业生存危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的管控方案,首次祭出三大杀手锏:
1. 资源捆绑硬约束 新建冶炼项目必须配套自有矿山或控股海外矿源,且资源保障率不得低于产能的30%。这一规定直指行业"七寸"——当前中国铜精矿进口依赖度高达76%,海外矿商凭借垄断地位不断压减加工费。政策落地后,无矿企业扩产通道将彻底关闭。
2. 环保红线倒逼出清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等)全面禁止新增产能,现有企业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2027年前强制退出。据调研,目前约15% 的产能(200万吨级)因高能耗、高排放被列入淘汰清单。
3. 准入新标抬升门槛 新建项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需低于180千克标准煤/吨,较现行标准再降20%;水循环利用率须达98%以上,废水"零排放"成硬指标。业内人士坦言:"新规比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更严苛,没技术没资金的企业只能出局。"
政策未至,行业巨头已展开自救行动:
• 紫金矿业双线夺矿 在秘鲁以4.8亿美元拿下La Arena铜矿二期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年供铜精矿20万吨;同时加速开发西藏巨龙铜矿,二期工程将使该矿成全球海拔最高千万吨级铜基地。
• 中国铜业启动"减产保价" 旗下西南铜业等四家冶炼厂宣布,2024年三季度主动减产12万吨。更关键的是投入47亿元改造智能工厂,通过AI优化炉温控制,使阳极铜单位能耗下降18%,"减量不减利"成为新生存法则。
• 江铜集团再生铜突围 在浙江布局年处理30万吨废铜的再生项目,采用"激光分选+富氧熔炼"技术,使再生铜成本比原生铜低25%。"到2027年,再生原料占比要提至40%以上。"该集团技术总监透露。
产能管控只是治标,行业正掀起一场绿色技术革命:
1. 颠覆传统工艺 金川集团研发的"氧气底吹连续炼铜"技术,将冶炼流程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硫捕集率达99.9%;中铝洛铜的"铜渣富氧闪速熔炼"技术,使废渣含铜量从0.8%降至0.3%,相当于年增效益5亿元。
2. 低品位矿变宝藏 针对国内大量难选氧化铜矿(品位低于0.5%),矿冶科技集团突破"生物浸出-萃取-电积"技术,在云南建成全球最大生物提铜基地,使开采边界品位下探至0.2%。
3. 数字矿山决胜千里 江西某铜矿的井下5G专网,让矿工在南昌控制室远程操作凿岩台车;江铜德兴铜矿的"矿山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动态调节配矿方案,每年节省成本超2亿元。
当政策倒逼企业寻找替代矿源,再生铜成为新战场:
政策明确支持企业"走出去",新一轮资源卡位战打响:
铜冶炼行业的政策铁幕已然落下,其影响远超行业本身:
当野蛮扩张的时代终结,唯有手握资源、技术双王炸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这场涉及万亿产值的生存游戏,规则已被彻底改写。
信息参考:新浪财经、中国经济网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