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18家钢企通过极致能效工程验收: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发布时间:2025-09-04 16:01:48         来源:淘钢网   1987    


18家钢企通过极致能效工程验收: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事件概述

钢铁行业18家企业通过极致能效工程验收,标志着行业节能降碳从"规划图"迈向"实景图"。作为国家《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核心举措,该工程与超低排放、数字化转型并列行业三大战略,旨在推动2025年达标杆产能占比达30%。此次验收企业覆盖6.6亿吨粗钢产能(占全国60%),年节能量达105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750万吨,为行业实现"十四五"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通过验收企业名单及特点

13家已公示企业分为三类:宝钢湛江、首钢京唐等8家全流程能效标杆企业,实现全工序能耗达标;南钢、太钢等4家工序标杆企业在特定环节突破,如南钢转炉工序能耗-31.95 kgce/t;河钢石钢作为短流程标杆,建成国内首家全废钢电炉绿色工厂。剩余5家因信息公开进度暂未披露,中钢协表示将分批次公示。

验收标准框架

验收依据《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等政策,核心指标包括:吨钢综合能耗较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高炉、转炉、电炉工序能耗分别下降1%、1%、2%。企业需采用《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中至少34项技术,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

技术实施要求

技术层面重点推广转炉全温域余热回收、超高温超高压干熄焦等关键技术,配套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实现数字化管控。首钢京唐通过铁钢界面智能调控技术,将铁水温降控制在85.4℃,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南钢应用亚临界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提升30%,年节能量超8万吨标准煤。

企业典型案例

首钢京唐:全流程能效协同优化

创新"铁水一罐到底"流程,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铁水温降从传统120℃降至85.4℃,年减少再加热能耗3万吨标准煤。配套高参数全燃煤气发电技术,吨钢综合能耗降低55.64kgce,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

南京钢铁:工序能效突破

实施环冷机全密封改造,蒸汽产生量提升25%;应用亚临界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提高30%。转炉煤气回收量从140m³/吨钢增至143m³,烧结机脱硝装置煤气消耗下降36%,年节能量达5.2万吨标准煤。

太钢不锈:特钢能效标杆

通过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焦化工序能耗下降4.74kgce/t;开发氢氧切割工艺,电炉工序能耗降低4.12kgce/t。建成能源集控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能耗实时监控,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万吨。

行业影响深度分析

政策与市场双重优势

达标企业可优先释放产能,在产量调控中获得10%-15%弹性空间,享受绿色债券利率下浮50BP等融资优惠。绿色钢材市场溢价达300-500元/吨,高端订单占比提升20%,环保绩效A级企业利润率达行业平均水平2.6倍。

技术升级与行业示范

验收推动行业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落后设备,带动转炉全温域余热回收等93项技术普及。培育企业平均每千万吨产能年节能量10.5万吨标准煤,建龙、敬业等民企主动对标实施80余项技改,形成"追学比赶超"氛围。

未来发展趋势

短流程炼钢加速发展

政策推动电炉钢占比2025年提升至15%,河钢石钢全废钢短流程产线实现吨钢碳排放减少75%。废钢资源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25年利用量将达3.2亿吨,推动行业从"高炉为主"向"长短流程协同"转型。

清洁能源替代与数字化转型

企业加快屋顶光伏建设,南钢55MW光伏项目年发电5000万kWh;河钢探索氢冶金技术,150万吨产线实现绿氢替代。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超80%,首钢京唐通过AI算法优化余热回收,铁包周转率提升20%。

低碳产品体系构建

河钢1500MPa级热成型钢实现汽车减重20%,南钢绿色钢材年产能超260万吨。中钢协EPD平台发布200份产品碳足迹报告,低碳钢材获新能源汽车厂商5%-8%采购溢价,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降碳。
此次验收标志着钢铁行业能效革命进入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全行业将实现年节能量2000万吨标准煤,为"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信息参考:新浪财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民网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