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钢铁格局生变,中东非洲成新增长极
一、全球钢铁总量趋稳,区域分化加剧
当前全球钢铁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总量保持基本稳定但区域差异显著。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钢铁需求预计反弹1.2%至17.72亿吨,结束连续三年下降趋势。这种复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中国需求预计下降1.0%,主要受房地产低迷拖累;发展中国家(不含中国)需求增长4.2%,其中印度以8.0%的增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贡献主要增量。
产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2%,6月产量1.514亿吨(同比降5.8%)。主要产钢国表现分化:中国6月产量8318万吨(同比降9.2%),印度1360万吨(同比增13.3%),美国690万吨(同比增4.6%)。区域层面,中东非洲逆势增长,中东DRI产量上半年增1.7%,非洲6月粗钢产量170万吨(同比增3.0%),而欧盟27国产量下降8.2%,凸显全球产能布局的重构趋势。
二、传统产区收缩与新兴增长极崛起
传统钢铁强区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欧盟等传统产区产量持续收缩,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 中国:房地产用钢需求下降6.5%,2025年粗钢产量预计减少1.3%,环保政策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出口受海外反倾销影响下降9%。
- 欧盟:能源成本高企(电价为美国2-3倍),碳关税(CBAM)实施导致高碳产能外迁,2025年表观消费预计下降0.9%,不锈钢板坯进口激增43.6%。
- 美国:关税政策(进口钢铝关税提至50%)短期提振产量,但内需疲软制约长期增长,2024年钢铁需求下降2.0%。
中东非洲:资源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东非洲成为全球钢铁产业新增长极,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 资源禀赋:中东天然气丰富,直接还原铁(DRI)成本优势显著,沙特宝钢合资项目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60%;非洲高品位铁矿石开发加速,阿曼选矿厂项目年处理1800万吨矿石。
- 政策支持:沙特"2030愿景"推动产业多元化,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提供税收优惠,吸引中资企业投资16.5亿美元建设不锈钢基地。
- 需求爆发:中东基建需求旺盛,2025年区域用钢量预计达5950万吨(同比增2.8%);非洲工业化推动产能扩张,津巴布韦钢铁厂2025年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至75%。
三、行业变革三大趋势塑造未来格局
低碳技术重构竞争力
不同区域技术路径分化加剧:
- 中东:依托天然气资源发展DRI工艺,计划提升氢冶金比例,阿尔及利亚项目预留氢气使用升级空间。
- 欧盟:加速布局碳捕集(CCUS),相关投资增长3倍,吨钢碳成本降低35欧元,但能源成本高企制约转型。
- 中国:推进高炉大数据降碳技术,试点熔融还原工艺,但废钢资源短缺限制短流程发展。
贸易壁垒推动区域化供应链
全球钢铁贸易体系正在重构:
- 政策壁垒:欧盟CBAM覆盖99%碳排放,美国50%关税导致370万吨钢材流向转移,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8.5%。
- 产能转移:中国钢企加速海外布局,马来西亚、印尼基地聚焦高端板材,规避贸易限制。
- 区域集聚:欧美强化内部供需循环,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南南合作"供应链形成,全球贸易呈现区域化特征。
行业整合加速平台化发展
中小钢企竞争力持续弱化,行业集中度提升:
- 并购重组:中国前5钢企集中度目标40%,全球CR10预计2025年达45%,宝武集团产能将超2亿吨。
- 平台化运营:头部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采购成本降低12-15%,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0%。
- 技术驱动:数智化转型加速,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建龙集团等企业实现能耗降低15%。
未来五年,全球钢铁行业将呈现"传统产区收缩、新兴市场崛起、技术迭代加速"的格局,中东非洲凭借资源与成本优势,有望贡献全球新增产能的60%以上,成为重塑行业版图的关键力量。
信息参考:建龙集团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