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国际钢铁大会释放重磅信号:绿色低碳与国际合作成行业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08 16:12:34         来源:淘钢网   1900    


国际钢铁大会释放重磅信号:绿色低碳与国际合作成行业发展新引擎

2025 年 8 月 6-10 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上海三甲港绿地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 "科技赋能・新质未来" 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 300 余家企业的 1000 余名代表,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何文波在主题致辞中提出 "向新图强,共谋未来,探索国际合作新空间" 的发展倡议,系统阐述了中国钢铁工业转型成果与全球合作愿景,为后疫情时代全球钢铁产业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钢铁十年蝶变: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引领的转型之路

何文波在致辞中披露,过去十年中国钢铁行业通过三大改造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产能置换领域,全行业累计投入1.2 万亿元,完成炼钢产能重置2.88 亿吨,通过集成当代最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实现了空间布局与工艺流程的根本性优化。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第三大产钢国(日本)全年产量的 3 倍,直接推动中国钢铁能效水平提升15%,吨钢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40%,支撑了高铁、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材料需求。
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志。截至 2025 年 6 月,全国已有5.98 亿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总产能的80%,累计投入超3000 亿元。改造后,重点钢铁企业排放强度较国际先进水平降低30%-50%,其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指标已优于新日铁、浦项等国际巨头。在低碳技术领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导研发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获世界钢铁协会认可,氢冶金、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等前沿技术进入商业化示范阶段,宝武集团湛江钢铁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已实现稳定投产。
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著。近十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研发经费累计超1 万亿元,推动下游产业需求与钢铁材料创新深度耦合。在汽车用钢领域,第三代热成型钢强度突破2000MPa,实现车身减重30%;在新能源领域,风电用钢疲劳寿命提升至30 年以上,光伏支架用钢耐候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何文波强调:"中国钢铁已从 ' 跟跑者 ' 转变为 ' 并跑者 ',在部分高端材料领域实现全球领跑。"

绿色低碳:全球钢铁业的必答题与中国方案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何文波提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 "中国路径"。这一路径以 **"极致能效 - 超低排放 - 低碳冶金"** 为技术主线,构建全产业链协同降碳体系:
  • 能效提升:通过实施 "能效标杆三年行动",遴选 50 项关键节能技术,目标到 2025 年培育2-3 亿吨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预计年减碳量可达5000 万吨
  • 循环经济:建立覆盖 "采矿 - 冶炼 - 轧制 - 回收" 全生命周期的 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已发布 35 份企业产品报告,6 份铁矿石 EPD 报告实现全球首发;
  • 技术突破:在氢冶金、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领域,中国钢铁企业已启动12 个商业化示范项目,其中中国宝武 2500 立方米 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项目年减碳量突破120 万吨
何文波特别指出,中国钢铁的低碳转型不是 "独角戏",而是开放合作的 "大舞台"。目前,中国钢铁 EPD 平台已与欧盟、日本等地区实现数据互认,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被纳入世界钢铁协会《低碳钢铁产品标准指南》,为全球钢铁材料贸易提供了统一的 "碳语言"。

国际合作新空间:从竞争到协同的产业生态重构

"越是形势复杂,钢铁业越需要强化合作。" 何文波在致辞中呼吁全球钢铁业超越短期利益分歧,聚焦三大合作方向:
  • 技术创新共享:联合设立 "全球低碳冶金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氢冶金、电熔还原等突破性技术研发,目前已吸纳中、德、日、韩等8 个国家的23 家企业参与;
  • 标准体系互认:推动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国际统一,中国已与11 个国家签署钢铁 EPD 互认协议,覆盖全球60% 的钢铁贸易量;
  • 人才联合培养:启动 "国际钢铁绿色人才计划",三年内将为发展中国家培训500 名低碳冶金技术骨干,夯实全球钢铁转型的人才根基。
针对当前全球钢铁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倾向,何文波强调:"构建导向绿色发展的贸易政策,比设置关税壁垒更重要。" 他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通过产能置换减少低效产能1.5 亿吨,推动优特钢出口占比提升至35%,实现了 "减量提质" 的良性发展。

面向未来:钢铁行业的三大核心任务

何文波在致辞中明确,中国钢铁工业将聚焦三大方向谋划长远发展:
一是做好自身,以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为主线,加快推进钢铁工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等新业态;
二是产业链协同,打通钢铁与汽车、造船、新能源等下游产业的创新链,开发 "钢材 + 服务" 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韧性;
三是国际交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共建海外低碳钢铁产业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动中国钢铁技术、装备、标准 "走出去"。
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上,中国宝武、鞍钢、河钢等企业展示了 HyCROF 商业化装备、1.8mm 超薄取向硅钢、氢基竖炉成套技术等28 项全球首发成果,吸引了来自58 个国家的采购商现场签约,意向金额达230 亿元
作为全球钢铁产业发展的 "风向标",本届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已从 "规模引领" 全面迈向 "创新引领",为全球钢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何文波在致辞结尾呼吁:"钢铁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材料。让我们以钢铁般的决心,共同书写全球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信息参考:中国冶金报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