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迎深度变革:政治局会议定调产能治理,钢铁业加速淘汰与高端转型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和“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这一政策信号,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钢铁行业而言,意味着新一轮深度结构调整的大幕已经拉开,淘汰落后、优化布局、迈向高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政策核心:精准治理,钢铁成重中之重
会议指出的“重点行业产能治理”,钢铁毫无悬念地位列核心治理领域。这直接针对的是当前行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粗钢等普通钢材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2024年数据仅为约75%),大量低效、落后产能严重挤压行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高端特种钢材、关键核心材料仍需大量进口(如部分高端品种进口依赖度仍高达35%)。政策目标清晰指向化解无效供给、优化存量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治理路径清晰:淘汰、置换、约束多管齐下
根据会议精神及近期配套政策动向,钢铁行业产能治理将沿着以下路径强力推进:
- 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标准更严: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版)》,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属于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将被强制限期退出。同时,达不到国家最新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标准要求的产能,也将被列入淘汰范围。地方政府,特别是河北、江苏、山东等钢铁大省,已开始部署专项督查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全国已关停淘汰炼钢产能超过2000万吨。业内人士预估,在政策持续高压下,2025年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将进一步缩减约20%,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 产能置换刚性落实,门槛更高: “产能置换”作为控制总量、优化布局的核心手段,其执行将更加严格和规范。新建钢铁项目必须遵循“减量置换”原则,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即新建1吨产能需淘汰1.5吨旧产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置换比例要求更高,普遍需达到2:1甚至更高标准。这将有效遏制产能无序扩张,同时引导产能向更具优势的沿海或环境承载力强的区域转移。
- 环保约束持续加码,倒逼转型: 超低排放改造已成为钢铁企业生存的“硬门槛”。未能按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评估监测的企业,将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错峰生产等环节面临更严厉的限产措施(如限产比例可达50%以上)。此举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更是利用环保法规的刚性约束,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淘汰技术落后、污染重的产能。
- 兼并重组政策加持,做大做强: 会议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支持钢铁企业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此前的鞍钢本钢重组、中国宝武系列整合等成功案例将被推广深化。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兼并重组,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集中度。行业目标清晰: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的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力争突破60%(2023年约为42%)。
- 高端化、绿色化成为转型核心方向: 治理绝非简单的“做减法”,更是为了引导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领域聚集。政策将大力支持:
- 产品结构升级: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种钢材,如高强度汽车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强钢)、高端装备用轴承钢、齿轮钢、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用于新能源(风电塔筒、光伏支架)的耐蚀钢、以及锂电池钢壳等新兴需求材料。这些领域将获得财税、金融等政策倾斜支持。
- 工艺流程绿色低碳转型: 短流程电弧炉炼钢(利用废钢资源)的布局将获得鼓励,其能耗和碳排放显著低于传统长流程。前沿的氢冶金技术(如河钢集团的示范项目)作为实现零碳炼钢的重要路径,其研发和产业化将得到加速推进。宝武湛江基地的零碳工厂探索就是这一方向的标杆案例。
- 智能制造赋能: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市场影响:格局重塑,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政的落地将对钢铁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供给结构优化: 建筑用螺纹钢、线材等普通钢材的低效供给将进一步收缩,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减少无序波动。市场资源将更多向技术先进、环保达标、成本控制好的优势企业集中。
- 需求升级驱动: 下游产业升级(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将持续拉动对高品质、高性能钢材的需求。预计风电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高端家电板、电池材料用钢等细分领域需求年增长率将持续保持在15%以上。
- 成本与资源博弈: 铁矿石资源保障和定价权问题在产能优化背景下更显重要。同时,随着废钢资源积累增加以及循环经济政策推动,废钢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短流程炼钢的竞争力有望逐步增强。
- 企业分化加剧: 具备规模、技术、环保、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在政策导向下进一步巩固地位。众多中小钢铁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生存之道在于要么融入大型钢铁集团的产业链生态,要么在细分市场领域深耕细作,依靠独特技术和产品成为“隐形冠军”。
专家观点:从“吨位竞争”迈向“价值竞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专家解读指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产能治理,释放出国家坚定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产能治理不是简单的产能数字减法,核心在于化解结构性过剩,清除低效无效供给,推动全行业从过去追求规模的‘吨位竞争’,彻底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品质提升、绿色低碳的‘价值竞争’。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形成合力。”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强调:“政策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但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企业,转型路径需要量身定制。大型国企需承担起引领技术升级和整合重组的责任;而广大中小企业,则需更加聚焦细分市场和专业化能力,积极‘抱团取暖’或‘攀附龙头’,在产业链中找到不可替代的生态位。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在技改升级、绿色转型、研发创新方面的扶持政策至关重要。”
结语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产能治理的定调,为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在依法依规的框架下,一场以“淘汰落后、严控新增、优化存量、迈向高端、绿色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深度结构调整已然加速。这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要之举,更是塑造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长远之策。钢铁企业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苦练内功,方能在行业格局重塑中赢得先机。
信息参考:新华财经、财联社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