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上半年中国钢铁贸易深度观察:结构性变革下的危与机
一、核心数据全景透视
出口领域呈现“量价双压”态势
- 月度拐点显现:6月钢材出口量967.8万吨,环比下降8.5%,终结连续3个月增长势头,出口均价同步下滑至687.1美元/吨,创年内新低。
- 半年维度韧性犹存:1-6月累计出口量5814.7万吨,同比增长8.9%,但价格颓势持续,均价同比跌幅达10.2%,反映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
进口市场持续收缩
- 6月钢材进口量维持在47万吨低位,上半年累计302.3万吨的规模同比萎缩16.4%,高端产品进口均价却逆势上涨2.2%至1686.4美元/吨,折射国内制造业升级对特殊钢种的刚性需求。
钢坯贸易剧烈波动
- 上半年钢坯出口同比激增近3倍至591万吨,但6月单月环比骤降14.3%;同期钢坯进口出现戏剧性反转,单月暴增173.8%,凸显国际原料市场供需错配加剧。
粗钢净出口扩张势头延续
- 1-6月净出口量达6255万吨,同比增长20.6%,产能输出仍是平衡国内供需的关键渠道。
二、结构性裂变三维度解析
1. 产品矩阵深度重构
- 主力品种承压:占出口总量17.6%的镀层板单月出口环比降9.2%,电工钢板遭遇“滑铁卢”,6月出口量暴跌42.3%,主因欧盟碳关税启动冲击高碳排产品。
- 钢坯贸易异动:前5月同比346%的野蛮增长在6月戛然而止,政策调控效应开始显现;而进口钢坯单月激增主要源于中东地区(阿曼、伊朗)低价资源的替代效应。
2. 全球市场板块重构
- 东南亚阵地松动:越南订单锐减18.2%,泰国采购量缩水15.7%,仅菲律宾市场保持稳定,反映区域产业链本土化提速。
- 拉美冰火两重天:巴西市场断崖式下跌51%,智利却逆势增长83.6%,南美自贸区关税政策分化催生贸易转移。
- 非洲需求引擎启动:尼日利亚单月进口激增37%,埃及基建项目带动中厚板需求爆发,新兴市场正成为产能合作新蓝海。
- 欧盟壁垒高筑:反倾销调查叠加碳关税升级,导致对欧出口连续两月下滑,绿色壁垒已成长期压制因素。
3. 贸易模式革命性进化
- 传统套利模式瓦解:钢坯与成品材价差收窄至$85/吨,较年初压缩40%,“坯材套利”窗口基本关闭。
- 产能出海加速:某头部钢企埃及合资钢厂正式投产,利用当地再生钢原料规避35%进口关税,首月即实现3万吨本地化供应。
- 金融工具普及:热轧期货合约持仓量6月激增24%,超三成贸易商运用期权组合锁定出口利润。
三、产业变革深层动因
政策杠杆撬动供需天平
- 国内8省联合执行粗钢产量调控,唐山区域高炉开工率降至61%,供给收缩为出口提供战略缓冲。
-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欧盟碳边界税(CBAM)二期覆盖范围扩至电工钢、无缝管等深加工产品;越南拟将钢材进口税从5%翻倍至10%(2026年草案)。
成本竞争力格局生变
- 能源红利消退:中欧工业电价差从0.12美元/kWh缩窄至0.07美元/kWh,削弱国内成本优势。
- 物流黑天鹅频现:巴西航线VLOC船型运费暴涨40%,推高南美市场到岸成本$28/吨。
四、未来趋势与生存指南
关键趋势预警
- 出口量持续承压:海外自给率提升叠加贸易救济案激增,下半年出口或再降5-8%
- 高附加值突围加速:首钢、宝武等企业电工钢技改项目集中投产,高端产品出口占比有望突破25%
- 钢坯贸易政策转向:财税新政拟取消初级产品出口退税,半成品出口将结构性收缩
- 拉美成战略要塞: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进展顺利,秘鲁市场或复制智利增长奇
总结
2025年6月进出口数据揭示中国钢铁业正经历深度重构:出口量价年内首现同步回落,昭示全球贸易壁垒升级(欧盟碳关税、东南亚税率调整)与成本优势弱化(能源价差收窄、运费跳涨)的双重挤压;钢坯贸易剧烈波动与非洲、拉美新兴市场崛起,倒逼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突破(极薄钢量产)与产能全球化布局(埃及项目落地)的新赛道,绿色低碳转型与供应链韧性构建已成根本出路。
信息参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兰格钢铁网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