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西南铁矿供应链升级:中矿国链智能混配基地一期投产 年产能260万吨

发布时间:2025-07-28 16:54:09         来源:淘钢网   1789    


西南铁矿供应链升级:中矿国链智能混配基地一期投产 年产能260万吨

导语 今日,由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与柳州钢铁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国链广西智能混配项目在防城港港区正式投运。该项目首期工程历时4个月建成,年处理能力达260万吨,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大型铁矿智能化混配基地。据中国矿产披露,基地将承担区域铁矿资源“稳定器”功能,助力钢铁企业原料成本优化。

一、技术突破:智能混配精度提升
项目核心采用德国进口立式强力混合机组,配备高精度激光光谱分析仪(据中钢国际披露检测精度达0.1%),结合动态补偿系统实现矿粉成分实时调控。现场数据显示,成品全铁含量波动稳定控制在±0.5%以内,较传统滚筒混矿工艺精度提高3倍。 创新应用的热态强度预测系统,通过烧结矿微观结构的数字孪生建模,成功优化多矿种配伍方案。柳钢技术团队确认,该系统使成品转鼓指数提升约2个百分点,同时单线年产能达260万吨,单位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45%。

二、港口协同:物流效率优化
依托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改造的智能接卸系统,项目实现每小时8000吨的原料吞吐能力。配套的数字化料场采用3D激光扫描堆取技术,支持40余种矿粉分区管理,库存周转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基于中钢国际智能料场案例数据)。 混配成品经总长12公里的封闭管带机直送柳钢防城港基地烧结车间,物流环节实现“零污染、零损耗”。企业测算显示,该模式使综合物流成本压缩至传统运输的60%,吨矿运费降至15-18元区间。

三、产业联动:服务西南钢企
目前二期240万吨产能建设已启动,采用标准化模块复制模式。中钢国际项目负责人表示,二期工程沿用一期模块化施工技术,关键设备预装率达85%,预计2026年四季度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500万吨。 中国矿产供应链部门透露,项目40%产能已规划定向供应西南钢企。云南、重庆等地多家钢厂正推进混矿服务合作,未来将形成区域协同保供体系。

四、战略意义:强化资源保障
作为中国矿产首个自主运营的混矿基地,项目承载三重使命:

  1. 资源安全:一期投运可减少柳钢高品位矿依赖度15%,提升低价矿使用比例;
  2. 枢纽升级:防城港由此新增铁矿深加工功能,年处理能力远期规划突破1000万吨;
  3. 标准输出:智能控制系统正进行技术专利布局,为东南亚海外基地建设储备能力。

总结
国链广西智能混配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我国铁矿供应链转型升级取得关键突破。通过精准配矿技术与港口物流深度融合,项目将助力西南钢企构建更韧性的原料保障体系,有效降低综合用矿成本。二期工程投产后,防城港枢纽的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500万吨,进一步强化区域资源协同能力,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提供实践支撑。

信息参考:全球铁合金网、新浪财经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