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中欧战略对话深度影响钢铁业:三重压力倒逼转型,资源与技术博弈开辟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3 16:05:22         来源:淘钢网   2405    


中欧战略对话深度影响钢铁业:三重压力倒逼转型,资源与技术博弈开辟新路径

一、贸易壁垒高压升级 出口承压加剧

  • 关税延长叠加国别配额紧缩 欧盟正式宣布将钢材保障措施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维持配额外25%的高额关税。新规针对热轧卷板等核心品种设置国别配额上限,越南、印尼等转口贸易国对欧出口量被强制削减超50万吨(欧洲钢铁协会数据)。2024年欧盟钢铁进口总量已同比下降12%,中国对欧直接出口量跌至五年最低点。

  • 碳关税(CBAM)成本测算触目惊心 基于当前欧盟碳价(约105欧元/吨)及中国钢铁碳排放强度(平均1.8吨CO₂/吨钢),行业模型显示:

    • 2030年中国对欧钢铁出口CBAM费用将达12-59亿元;
    • 长流程钢厂吨钢成本增幅高达15%-22%,相当于每吨出口钢材增加成本约400元人民币。 政策预警:意大利、西班牙钢铁协会联合发声,要求欧盟取消与CBAM重叠的保障关税,但布鲁塞尔态度强硬。

二、产业生存法则剧变 绿色转型成生死线

  • 短流程技术成降碳核心抓手 废钢电炉(EAF)工艺的CBAM成本较传统高炉低40%,推动华东多家钢厂启动电弧炉技改。典型案例显示:引入德国西门子电弧炉智能控制系统后,某江苏钢厂吨钢电耗降低18%,碳排下降12%,年节约CBAM潜在成本超8000万元。

  • 转口贸易通道加速封闭 美国推动越南、印度等新兴制造国实施严格原产地规则(本土增值率≥60%),东南亚加工钢材出口欧盟锐减30%。中国钢材需转向直接出口认证体系建设,马来西亚巴生港保税区已成为新中转枢纽。

  • 碳核算标准争夺白热化 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要求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涵盖铁矿石开采至轧制全流程)。宝武、沙钢等头部企业正紧急部署区块链碳数据平台,力争纳入中欧互认试点名单。

三、合作破局点浮现 战略资源博弈重塑规则

  • 稀土反制撬动谈判杠杆 欧盟清洁能源转型依赖中国稀土(风机永磁材料90%来自中国),石墨进口依存度达100%。中方已启动关键矿产出口分级管理,拟将低碳钢厂纳入稀土优先供应清单,倒逼欧盟在CBAM规则上让步。

  • 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激增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占率达15%,带动高端汽车板出口量同比增长34%。宝马、斯特兰蒂斯等车企与鞍钢、首钢签订长期硅钢供应协议,锁定年订单量超200万吨。

  • 循环经济合作纵深突破 欧盟废钢回收率全球领先(85% vs 中国22%),中欧企业联合实验室已在上海落地,聚焦: ① 报废汽车高强钢再生技术(宝武与蒂森克虏伯合作) ② 氢基直接还原铁(DRI)商业化应用(河钢集团引进蒂森专利)

行业趋势战略部署

  • 避险策略(1-2年): 加速布局中东光伏支架钢市场(沙特年需求增量300万吨)、东盟基建用钢项目(印尼新首都建设订单)
  • 卡位战(2026-2030): 2025年底前完成碳数据链建设,争取纳入欧盟CBAM认证白名单
  • 决胜布局(2030+): 绑定奔驰、大众等欧洲车企电动化供应链,共建氢冶金技术产业联盟

政策倒计时:中欧CBAM核算细则技术谈判将于2025年10月启动,钢铁企业需在9月底前完成碳排放数据系统合规性验证。

总结

本次中欧战略对话表明,钢铁行业正面临贸易壁垒高压期、低碳转型攻坚期、规则重构窗口期的三期叠加挑战。短期出口阵痛不可避免,但危机中孕育两大破局点:一方面,中国稀土、石墨等关键矿产的战略筹码,可迫使欧盟在CBAM实施细则中给予中国钢企过渡空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爆发与氢冶金技术合作,将重塑中欧产业竞合格局。企业亟需以碳排放数据资产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短流程技改与高端产品研发,将气候壁垒转化为绿色竞争力,在全球低碳钢铁规则制定中争夺话语权。

信息参考:外交部、人民网、新浪财经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