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条1550mm硅钢酸轧机组正式投产 高端硅钢产业格局迎重构
国产首条1550mm硅钢酸轧机组正式投产 高端硅钢产业格局迎重构
国产首条1550mm硅钢酸轧机组正式投产 高端硅钢产业格局迎重构
二十年垄断终告终结 6月26日,广西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550mm酸轧联合机组一次性热负荷试车成功,产出第一卷高端硅钢。该机组由中冶京诚完全自主研制,实现从核心设备到控制系统的100%国产化突破,打破日德企业长达二十余年的技术封锁。
三项世界级技术指标 机组创新应用“工作辊+中间辊复合窜辊技术”(专利号CN113305154B),成功解决宽幅薄板轧制稳定性难题:
西南区域空白填补 项目一期建设产能达150万吨/年,其中70万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覆盖50W350至50W800全系列牌号,80万吨高端热镀锌卷。该产能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国高端硅钢进口总量的1.8倍,将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钢的供给缺口。
产业链联动效应凸显 项目投产后将大幅优化区域供应链:珠三角家电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半径缩短500公里,物流成本预期下降15%;电机生产企业原料库存周转周期可压缩3-5天。同时打通面向东盟市场的出口通道,为国产高端硅钢全球化布局建立桥头堡。
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 量产的0.25-0.30mm高磁感硅钢可满足800V高压平台电机需求,磁感应强度达1.85T以上。经车企实测验证,相同功率下电机体积可缩减18%,预计2026年将为新能源行业降低材料成本超10亿元。
工业能效升级加速 50W350至50W600牌号产品实现IE4/IE5超高效电机全系列覆盖。若全国工业电机采用该材料,年节电量将超过3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400万吨。
低碳工艺双突破 机组集成多项绿色技术:吨钢综合能耗控制在28千克标准煤,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1575万千瓦时,覆盖生产线15%的电力需求。设备国产化使维护成本较进口机组降低40%,备件采购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15天。
在建工程密集推进 国产化成功案例引发连锁反应:宝钢湛江基地120万吨硅钢项目完成轧机牌坊吊装,沙钢淮安1450米/分钟高速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首钢京唐等5家企业已启动项目论证。
全球市场格局生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26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自给率将突破75%,东盟市场出口量三年内有望达50万吨。中冶京诚已完成东南亚某国整线技术输出签约,国产高端轧制装备首次实现对发达国家技术反哺。
行业影响深度剖判 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从“单一设备国产化”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历史性跨越。随着150万吨高端产能释放,硅钢价格体系、区域供应链、国际竞争力三重变革已拉开序幕,中国正从硅钢技术追随者向全球规则制定者转型。
信息参考:中冶京诚公众号、新浪财经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