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原料采购成本深度解析:降本窗口期开启,供应链能力成行业分水岭
钢铁原料采购成本深度解析:降本窗口期开启,供应链能力成行业分水岭
5月降幅收窄企稳信号显现 2025年5月监测的8大类钢铁原料中,6类品种采购成本延续跌势。喷吹煤以2.94%的环比跌幅领跑(903.47元/吨),硅锰合金(5265.77元/吨)、锰铁合金(6236.93元/吨)等合金类品种降幅均超3%。进口粉矿成本降至750.01元/吨(环比-1.59%),国产铁精矿则基本持平(762.98元/吨,微降0.05%)。值得警惕的是,冶金焦成为唯一逆势上涨品种(1474.85元/吨,环比+0.96%),焦炭企业挺价意愿强烈。
1-5月同比降幅创三年之最 前五月行业迎来成本结构性红利:
炼焦煤:388元/吨的成本鸿沟 头部企业通过煤焦一体化布局与数字化配煤技术,将干基采购成本控制在1057.82元/吨,较行业均值低19.09%。而末位企业因依赖零散现货采购,成本高达1445.83元/吨——这意味着同等生产规模下,月度成本差额可达3880万元。
进口铁矿:228元/吨的策略价差 采购能力顶尖的企业依托混矿技术创新及70%长协锁定比例,实现723.08元/吨的标杆成本。反观被动采购群体,因现货采购占比超80%,成本攀升至951.95元/吨。每万吨铁矿采购差额达228万元,直接蚕食吨钢利润。
锰铁合金:3163元/吨的生存分野 该品种成本分化触目惊心:控制力强的企业通过参股矿山+期货套保组合拳,将成本压缩至4872.49元/吨;而供应链管理失控的企业成本飙升至8035.44元/吨。超过行业均价50%的价差,已导致部分特钢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
焦煤管控三维突破 领先企业正构建资源护城河:参股焦煤矿产能占比提升至35%(行业平均仅12%),从根本上掌控资源话语权。配煤环节引入AI优化系统,使低灰煤比例提升至45%,吨焦成本再降87元。沿江企业建立的煤炭储备基地,更将应急采购频次降低60%。
铁矿采购智慧升级 成本标杆企业采用"长协锁定+智能现货+混矿技术"三角策略:
合金成本歼灭战 长三角钢企组建采购联合体,使锰系合金议价能力提升25%。金融工具应用成为关键屏障,头部企业期货套保覆盖量达月用量的50%。某特钢企业通过工艺革新,将锰铁合金单耗降低1.2kg/吨钢,年化降本超3000万元。
成本窗口期倒计时 多方迹象表明,当前原料成本下行周期已近尾声:
采购能力定生死 行业利润集中度加速提升,采购能力差异正在重构竞争格局:
淘汰赛加速征兆 中钢协监测显示,32%的钢厂仍缺乏系统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当原料波动成为新常态,这些企业每万吨铁矿采购可能多支付156万元,每吨锰铁合金成本溢价高达1487元——如此悬殊的差距,注定将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信息参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