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钢铁企业碳排放名录扩容 行业绿色转型加速
全国钢铁企业碳排放名录扩容 行业绿色转型加速
22省市发布最新名录 截至5月13日,河北、江苏、重庆等22省市公布2025年度全国碳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共纳入369家企业,覆盖长流程炼钢、短流程电炉钢及独立钢压延加工企业。其中:
政策深化:从“能耗双控”到“碳双控” 根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行业工作方案》,2025年成为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年,配额分配首次采用“强度基准+弹性空间”机制:
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技术竞赛与低碳转型
废钢产业链受益 电炉炼钢比例提升将带动废钢需求,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2025年废钢利用目标3.2亿吨,短流程炼钢企业(如江苏沙钢、重庆钢铁)或通过绿电采购降低碳成本。
出口承压与国际竞争 欧盟碳关税(CBAM)2026年实施,未达标企业出口成本或增10%-15%。以河北某出口欧盟中厚板企业为例,若碳排放强度为1.8吨/吨钢,年碳关税成本将超2亿元。
河北:严控长流程产能 河北省名录中47家长流程企业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能效对标,未达标企业将限制新增产能。案例:唐山国堂钢铁通过高炉煤气余热回收,吨钢能耗下降8%。
江苏:推动电炉钢转型 江苏省对苏北电炉企业给予配额奖励(减排量5%以内增发配额),并试点绿电直供。案例:沙钢集团与国网合作建设200MW光伏项目,绿电覆盖率达30%。
重庆:灵活配额机制 重庆允许配额缺口超20%的企业预借2026年配额,并引入CQCER抵销机制(上限5%)。案例:重庆钢铁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销10万吨配额缺口。
信息参考: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新浪财经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
2024-07-01
2024-07-01
2024-06-27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