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2025年4月中国钢材进出口分析:贸易摩擦加剧下的韧性表现与市场展望

发布时间:2025-05-09 16:10:34         来源:淘钢网   5749    


2025年4月中国钢材进出口分析:贸易摩擦加剧下的韧性表现与市场展望

一、4月钢材进出口数据概览:量稳价跌,结构分化

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出口钢材1046.2万吨,环比微增0.1%,1-4月累计出口3789.1万吨,同比增长8.2%;进口方面,4月进口钢材52.2万吨,环比增长4.2%,但1-4月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13.9%至207.2万吨。这一数据延续了今年以来“净出口扩张”的格局,但细分结构显示市场压力正在积累:

  • 出口价格持续下行:一季度钢材出口均价为5069元/吨(约706美元/吨),同比下跌9.5%,热轧卷板等主力品种报价较印度、土耳其低35-68美元/吨,价格优势虽存但利润空间收窄。
  • 区域市场分化显著:东南亚(占出口总量40%)仍是最大出口目的地,但越南、泰国等国反倾销调查频发,导致对东盟出口增速放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占比提升至15%以上,成为新增长点。
  • 品种结构优化:高端板材(如镀锌板、中厚宽钢带)出口占比提升至50%以上,而低附加值螺纹钢出口量同比下滑,反映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应对贸易壁垒。

二、深度解析:四大核心矛盾重塑出口格局

1. 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美英协议冲击全球供应链

5月8日,美国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确立10%的关税底线,并维持对钢铁产品25%的关税。这一协议释放两大信号:一是美国将关税作为战略工具倒逼盟友让步;二是强化原产地监管,限制中国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尽管中国直接对美钢材出口仅占总量0.8%(2024年89万吨),但间接出口(如机电产品含钢量)面临更大风险——2024年中国通过下游制品间接出口钢材约1.34亿吨,其中12.4%流向美国

2. 东南亚市场“双刃剑”效应显现

2024年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钢材3183万吨(占总量38%),但越南、印尼等国本土产能快速扩张,叠加反倾销调查(如越南热轧板卷反倾销案涉及金额创历史新高),传统出口渠道受阻。与此同时,东南亚对中国高端板材依赖度仍高,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形成“需求依存与政策排斥”并存的矛盾

3. 国内供需失衡加剧出口依赖

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增长0.6%,但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2%,供需缺口达2903万吨。钢厂库存虽环比下降8.5%(4月下旬1529万吨),但高炉开工率84.3%、日均铁水产量244万吨,显示生产端仍强劲。出口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关键渠道,但这一“安全阀”功能正因国际摩擦减弱

4. 政策调控与市场自发的博弈

中钢协呼吁行业自律,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但企业为抢占窗口期仍加速“抢出口”。3月出口量1046万吨创同期新高,部分透支后续需求,预计5月出口或回落至900-950万吨。

三、5月市场展望:三重压力下的谨慎预期

  1. 出口量承压回落

    • 基数效应减弱:2024年1-2月出口基数偏低(月均795.5万吨),支撑年初同比增速,但3月后基数抬升,叠加“抢出口”效应消退,同比增速或转负。
    • 贸易摩擦发酵:泰国、南非等国新发起的反规避调查可能影响3000万吨以上出口量,热卷等主力品种首当其冲。
  2. 内需弱复苏对冲外需下滑

    • 基建投资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落地,带动建筑钢材需求边际改善,但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4%,拖累整体回升力度。
    • 制造业韧性支撑: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用钢需求稳定,中厚板价格逆势上涨1.39%,成为结构性亮点。
  3. 价格与利润的“剪刀差”

    • 成本端: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21.3%,焦炭十一轮提降,钢厂吨钢利润维持50-300元区间,但成材价格持续探底(螺纹钢4月均价3193元/吨,环比降2.16%)。
    • 出口溢价能力下降:人民币贬值(年初以来跌1.4%)带来的价格优势被关税抵消,部分企业转向代加工模式规避风险 。

四、应对策略建议:从防御到转型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重点开拓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基建市场,探索拉美矿产配套项目需求,降低对单一区域依赖。
    • 通过海外加工中心(如东南亚钢材精加工基地)实现“半成品出口+本地化组装”,规避反倾销壁垒。
  2. 产品结构升级

    • 扩大高强钢、耐候钢等高端产品占比,开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用钢、超低排放建筑钢材等差异化产品。
    • 联合下游机电企业开展“钢材+设备”捆绑出口,提升间接出口附加值。
  3. 政策工具运用

    • 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优化原产地认证流程;关注欧盟碳边境税(CBAM)进展,提前布局低碳钢生产。
    • 参与行业集体应诉贸易救济案件,降低单个企业法律成本。

五、长期趋势: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重构

2025年全球钢铁贸易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一方面,美国主导的“关税同盟”可能形成区域性供应链闭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工业化进程催生新需求。中国钢铁出口需从“以价换量”转向“技术+服务”输出,同时加速国内产能整合,构建“内循环提质、外循环增效”的双轨模式。短期阵痛难免,但绿色低碳和高端化转型将是破局关键。

信息参考:同花顺财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