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钢网! 【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淘钢网! 注册
掌上淘钢

钢铁行业深度调整:减产共识落地需突破多重壁垒

发布时间:2025-04-27 16:25:49         来源:淘钢网   4892    


钢铁行业深度调整:减产共识落地需突破多重壁垒

(行业快讯)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行业会议上指出,当前钢铁行业已就“减产保效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共识转化为统一行动仍面临区域博弈、出口承压及技术瓶颈等多重挑战。业内分析认为,行业亟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协同及技术革新打破僵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供需失衡加剧,行业效益持续承压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量达2.59亿吨,同比微增0.6%,但表观消费量同比下滑1.3%至2.30亿吨,供需缺口扩大至2917万吨。钢材价格指数(CSPI)均值同比下跌13.66%,4月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部分品种价格跌幅超15%。与此同时,铁矿石价格仍维持高位(约100美元/吨),进一步挤压钢厂利润空间。

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建筑用钢需求因房地产低迷持续收缩(2020-2024年累计减少1亿吨),而制造业用钢需求逆势增长(同期累计增9500万吨)。热轧卷板、电工钢等高端品种成为支撑市场的主力,但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仍未缓解。

二、出口承压倒逼行业转向“高质量出海”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美国对越南、墨西哥等国加征25%关税,间接波及我国钢材出口渠道。2024年钢材出口量创历史次高,但“量增价跌”特征显著,长材占比下降至18%,板材占比提升至75%。骆铁军强调,需通过“促高端、稳丝路、严监管”策略优化出口结构,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减少低端产品无序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以机械、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间接出口面临贸易壁垒升级风险。业内建议,企业应加速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例如河钢集团开发的极薄高强钢已成功打入欧洲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三、减产共识落地难点:利益博弈与技术瓶颈

尽管行业普遍认同减产必要性,但企业间仍深陷“囚徒困境”。2025年一季度,9家上市钢企净利润合计24.83亿元,但部分企业为保市场份额逆势扩产,导致区域协同机制难以建立。行业集中度低(CR10仅40.9%)进一步削弱议价能力,对比欧美日韩60%-85%的集中度,我国钢企整合空间巨大。

技术替代亦面临挑战:短流程炼钢占比仅10%,氢冶金、CCUS(碳捕集)等低碳技术尚未规模化应用。废钢资源短缺(2024年社会废钢量2.6亿吨)及成本高企制约工艺转型。专家建议,可参考日本“设备以旧换新”模式,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落后产能退出。

四、政策路径:控产能、强自律、抓转型

骆铁军提出三大行动方向:

  • 严控产能增量:禁止新增产能,取消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允许集团内产能优化流动;
  • 强化行业自律:龙头企业牵头维护区域市场稳定,打击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
  • 加速绿色转型:推动电炉炼钢占比提升至15%-20%,通过碳交易市场倒逼高耗能产能退出。

据预测,2035年我国粗钢产量将降至8-9亿吨,2050年稳定在8亿吨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配套政策支持,例如河北等地试点“减产补贴”(每吨补贴200元),同时加快海外基地布局(如河钢印尼项目)规避贸易风险。

结语

钢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深度调整。在“双碳”目标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减产共识的落地不仅关乎短期效益,更是行业重塑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跃。

信息参考:中国冶金报、新浪财经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