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河北省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在邯郸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批钢铁行业碳足迹认证试点之一,涵盖唐山、邯郸两大钢铁产业核心区,试点期限为2024年12月至2027年12月。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的核心产区,河北钢铁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世界十分之一,此次试点以"统一目录管理、统一技术依据、统一实施程序、统一标识样式"为核心,计划完成50个产品碳足迹认证,推动10个成熟产品开展分级评价,预计试点期内可减少行业碳排放15%-20%,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
2024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钢铁行业列为首批试点领域,明确"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的产品选择逻辑。同年12月,唐山、邯郸钢铁产业入选国家试点名单;2025年1月,《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发布,统一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覆盖高炉-转炉长流程、电炉短流程等工艺,为试点提供标准化技术依据。
河北省出台《关于开展钢铁纺织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目标—机制—保障"推进体系:到2027年完成50个产品认证,建立碳因子数据库;通过绿色信贷(利率较传统贷款低35-70BP)、政府采购倾斜形成激励闭环;成立钢铁产业绿色化转型联盟,推动"链主企业+上下游"协同减排。唐山、邯郸两地已制定实施方案,前者依托转型金融发放贷款超100亿元,后者发布全国首个钢铁碳足迹地方标准,形成"国家政策+地方创新"的落地路径。
试点聚焦唐山、邯郸两大产业集群:唐山依托全国首个钢铁转型金融试点,2025年完成20个产品认证;邯郸作为"中国钢铁之都",重点推进氢冶金、短流程炼钢技术应用,计划2027年构建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分三阶段推进:2025年建立核算规则与服务平台,2026年扩大认证覆盖至35个产品,2027年形成可复制的"企业认证—产业链协同—区域推广"模式。
试点严格落实"四统一"原则:统一采用《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钢铁产品》团体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动数据管控机制,企业需记录焦炭消耗量、电力分配系数等35项核心参数;通过"绿色信贷+政府采购"激励企业参与,对获证产品给予10%-15%价格溢价。河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开发23个"绿钢"产品,上半年销量达3.7万吨,部分产品通过欧盟EPD认证进入国际供应链。
氢冶金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河钢集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采用"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吨钢碳排放降低50%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副产品仅为水蒸气,金属化率达94%的直接还原铁(DRI)已用于高端汽车板生产。短流程炼钢快速发展:全废钢电炉工艺省去焦化、烧结环节,吨钢碳排放降至0.36吨,较传统长流程降低75%,河钢石钢新厂区通过该技术实现"零煤零焦"生产,工序能耗降低62%。
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碳足迹实时溯源,整合35项核心参数监测与11大类排放因子数据库,碳核算效率提升80%。循环经济模式显著增效:转炉废钢比提升至30%以上,年回收利用废钢超1400万吨;余热回收率达90%,轧钢工序能耗较行业平均低12%,形成"氢冶金+短流程+数字化"的低碳技术组合拳。
试点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重点企业炼铁工序能耗下降12%,轧钢余热回收率提升至90%;邢钢等企业通过能效提升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3.8万吨,吨钢新水消耗下降15%。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氢冶金汽车板、风电用钢等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5%,出口欧盟产品通过碳足迹认证,规避每吨60欧元碳关税成本。
绿色钢铁出口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低碳钢材出口同比增34%,河钢万吨级氢冶金绿钢订单首次进入意大利市场,吨钢溢价达10%-15%。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带动29家上下游企业能效改造,唐山钢铁产业集群通过余热共享年减排85万吨,邯郸构建"原料-生产-回收"循环体系,废钢加工能力超1200万吨,形成跨区域协同减排格局。
试点经验将加速全国推广,2027年期满后,碳足迹认证有望纳入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欧盟CBAM机制互认。技术层面,氢冶金绿氢成本预计2030年降至10元/公斤以下,短流程炼钢占比将提升至20%,数字化平台普及率达80%,推动碳足迹核算成本下降50%。
全球绿色钢铁市场规模2032年将达1898亿美元,中国需求占比超60%。河北试点企业已与宝马、长城等车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绿色钢材溢价稳定在10%-20%。随着碳标签成为市场准入标配,行业将形成"低碳技术→产品溢价→投资回报"良性循环,推动钢铁产业从"黑色冶金"向"绿色制造"的根本性转变。
通过碳足迹认证试点,河北正以"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市场协同"路径,引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为全球高碳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信息参考:央广网、人民网、河北新闻网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