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利润激增56%撬动绿色革命 低碳技术研发迈入产业化新纪元
钢铁行业利润激增56%撬动绿色革命 低碳技术研发迈入产业化新纪元
1.1 供需格局深度优化 2025年1-5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至4.28亿吨,表观消费量同步缩减4%至3.91亿吨,创下近十年最大供需差。行业严格执行"三定三不要"原则(无订单不生产、亏损不销售、欠款不发货),推动钢材价格波动率稳定在3.22%历史低位,重点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18.7天,较去年同期缩短3.2天。吨钢平均毛利攀升至217元,京津冀区域龙头企业利润率突破12.8%,印证产能调控的战略价值。
1.2 区域分化揭示生存法则 长三角地区通过产能置换升级,吨钢碳排放强度下降至1.63吨(同比下降8.1%),带动区域利润增长73%。反观西南地区,攀钢等企业粗钢产量逆势增长4.5%,导致库存积压率高达23%,吨钢亏损扩大至89元。云贵区域三家钢厂因持续增产触发债务危机,印证"增产不增利"的行业铁律。
2.1 氢冶金商业化进程提速 建龙集团全球首套富氢竖炉工业试验线取得重大突破:
2.2 电炉炼钢智能化革命 石横特钢全废钢预热系统实现三大突破:
2.3 碳捕集技术产业化破冰 宝武湛江钢铁百万吨级CCUS项目完成地质封存评估:
3.1 全球认证攻坚战
3.2 全链条降碳范式成型 上游矿产领域,鞍钢本溪铁矿光伏覆盖率达78%,吨矿碳排下降41%;中游制造环节,中国宝武全球首发吨钢碳排0.8吨的超低碳汽车板;下游应用领域,河钢与吉利汽车共建闭环回收体系,实现单车用钢碳排下降35%,年回收废钢48万吨。
4.1 千亿资金精准输血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设立200亿元钢铁专项子基金,首批38个项目覆盖氢冶金、电炉升级等关键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后,重点钢企绿色贷款利率下浮1.2个百分点,太钢、南钢等1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配额豁免试点。
4.2 标准体系强制升级 7月1日实施的《低碳钢铁产品评价导则》划定四类标准:
5.1 新材料突破应用边界 首钢0.12mm超薄硅钢批量供货比亚迪,助力电动车电机能效提升15%;南钢极地船用LNG储罐钢通过-196℃超低温冲击试验,打破韩国浦项技术垄断。
5.2 数字降碳重构生产逻辑 鞍钢"碳汭"云平台集成12万组工艺数据,AI配矿模型使吨铁成本降低35元;宝武碳排因子数据库覆盖87%生产场景,预警高碳排工序效率提升40%。
5.3 能源协同创造循环经济 全国27个钢化联产项目年消纳工业尾气24亿立方米;日照钢铁富余氢能供给港口氢能重卡,单厂年创收1.8亿元;柳钢矿渣制备低碳水泥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92万吨。
六、绿色转型进入技术红利兑现期
行业效益的强劲增长为低碳战略注入确定性动能,2025年1-5月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17%的十年峰值,催化氢冶金降本17%、智能电炉降耗15%等核心技术突破。随着200亿国家级转型基金落地、《低碳钢铁产品评价导则》实施,产业正构建"标准-资本-技术"三位一体驱动体系:上游鞍钢本溪铁矿实现吨矿碳排降41%,中游宝武百万吨CCUS项目完成封存验证,下游河钢-吉利闭环回收体系创造废钢95%再利用率。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强调:"吨钢利润每增百元需投入35元攻坚绿色技术",预计2026年电炉钢占比将突破18%,汽车板绿钢溢价达8%,全球碳壁垒倒逼下的中国钢铁绿色竞争力加速成型。
信息参考:中国冶金报等。
声明:本文由淘钢网整理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须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4-09-26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18
2024-07-09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