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分钟——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事业部连铸作业区,一根通体火红的铸坯正以这样的速度沿着轨道稳稳前行。主控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生产技术室高级主管张贺君目光锁定在监控屏幕上,密切跟踪着提拉速攻关后工业纯铁铸坯下线情况。当高拉速试验成功的那一刻,他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段时间以来,该事业部把“对标”视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将行业一流水平作为全力以赴攻坚的目标。面对提质提效等指标控制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该部发挥现有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持续优化改善提升,着力打造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炼钢产线。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纯铁拉速水平,推动高效生产,助力产线经济效益最大化,张贺君牵头,联合设备室专家、作业区骨干成立了技术攻关组。
“钢包合理配包,能有效缩短钢水在包时间,更有利于保证高拉速供钢节奏。”钢包作业区作业长张波率先发言。连铸作业区作业长王鹏紧接着补充道:“提拉速时,足辊水量一定要精准匹配,这样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才能达标。”在攻关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为确定合理的拉速水平,技术攻关组在连铸二级系统中进行了大量模拟浇铸。经过反复测算、仔细考量,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产线的拉速值 — —1.8 米/分钟。为确保试验万无一失,攻关组还对二冷水喷嘴、驱动辊电机、扇形段压下辊道等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保证设备在高负荷运转状态下依然稳定高效。
一切准备就绪,高拉速试验正式开始。产线上,机器轰鸣,铸坯“驰骋”在轨道上。 “水量再加大些!”主控室内,张贺君紧盯铸坯坯形数据,实时调节着足辊水量,同时依据结晶器水温差精准控制结晶器冷却强度。此时的他,全神贯注监控着显示屏上的各项数据变化,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他清楚,每一个数值、每一条曲线图都与本次高拉速试验的成败息息相关。终于,在张贺君的精心把控下,高拉速模式下生产的工业纯铁铸坯成功下线。这一刻,他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多日的疲惫也被成功的喜悦一扫而空。
如今,炼钢事业部工业纯铁铸坯拉速已达到行业一流水平,较攻关前可实现月提产10%。不止于此,该单位还通过动态调整中包渣线控制,创新实施工业纯铁12炉次连浇模式,年可节约耐材成本16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效率、效益双提升。